学术动态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许爱国研究员学术报告 05月07日中午

发布时间:2019-04-30浏览次数:1659

报告题目【复杂流动过程离散玻尔兹曼建模与模拟研究进展】
时间:2019年05月07日(星期二)10:15
地点:旗山校区理工北楼601报告厅
主讲: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许爱国
主办:数学与信息学院, 福建省分析数学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数学研究中心
参加对象:感兴趣的老师和学生


报告人简介:许爱国,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工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力学与工程学科物理力学专家组成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交叉科学学会常务理事;邓稼先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大会2017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爆炸力学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物理 力学 天文学》2017年“多尺度复杂系统物理建模与模拟”专辑客座编辑。1998年6月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导师为陈式刚院士;1998年7月- 2006年4月,先后工作于北京师范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意大利巴里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介质(固体和流体)动态响应过程中的微细观结构与非平衡行为研究。主要建模与模拟工具包括DBM、LBM、物质点、位错动力学、分子动力学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物院创新发展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等课题10多项;在Soft Matter、Combustion and Flame、Physical Review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在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或主旨报告。


报告摘要: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尺度缓变流动可以使用Navier-Stokes (NS)模型很好地描述。但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的研究视野逐步深入高空稀薄和越来越多的小尺度和快模式流动,例如,火箭运载技术、微流控技术和液滴烧蚀激光推进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人们发现,在这些情形下基于传统宏观连续介质假设的NS建模和模拟经常给出偏差较大的结果,且离散格式数值精度的提高无济于事。于是,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在这些情形下NS连续建模的物理合理性。同时,分子动力学和蒙特卡罗等方法能够模拟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往往又太小而不能满足需求。于是,这些中间尺度动理学行为的描述和模拟成为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介观模型构建和行为研究思路有两条,要么从宏观连续模型出发,逐步增加微观离散信息;要么,从微观粒子描述出发,借助统计物理逐步增大模型适用范围。本报告从物理学角度思考各种不同尺度、不同粗粒化程度物理建模之间的区别与互补;介绍动理学模型之——离散Boltzmann方法 (discrete Boltzmann method, DBM)的主要思路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