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夏书银教授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5-06-30浏览次数:10

报告题目:粒球计算:高效、鲁棒、可解释的新型人工智能理论

时间:2025年7月2日(星期三)下午15:00

地点: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507报告厅

主办: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参加对象: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

报告摘要:现有人工智能方法主要基于最细的像素点/单一粒度,缺乏人脑“大范围首先”认知的天然的高效性、鲁棒性和可解释的认知计算特性。为此,基于多粒度认知计算理论,提出和发展了粒球计算。该理论基于从粗到细的生成方式来模拟“大范围首先的”人脑认知机制,使用不同粒度的粒球来覆盖数据样本,实现对数据自适应和高效的多粒度表示;并构建基于粒球的新型计算模式,实现相比传统人工智能方法更加高效、鲁棒和可解释的计算模式。目前粒球计算不仅得到了国内很多知名学者的广泛关注,还得到了密西根、印度理工学院、阿尔伯塔大学等国际顶级高校知名学者的跟踪研究,本报告介绍了粒球计算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主要包括: 粒球分类器、粒球聚类、粒球图网路、粒球强化学习、粒球大模型、粒球演化计算、粒球开放持续学习、粒球联邦学习、粒球粗糙集、粒球模糊集、粒球三支决策、粒球超像素和粒球NLP等等。

报告人简介:夏书银,重庆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计算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前沿交叉研究院副院长,网络空间大数据智能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原创探索、国家优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和王国胤和高新波教授等人提出/发展了粒球计算理论,相关成果一作/通信发表在IEEE TPAMI, TKDE, TNNLS, TCYB, ICML, AAAI,IJCAI,ICDE等人工智能重要期刊和会议上。获得CCF 自然科学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方向:粒球计算、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演化计算和群体智能等。